• 用纸or不用纸?欧洲人曾迟疑了几百年!

    • 浏览次数:356
    • 发布时间:2024-02-19
  • 中国人发明和改进的纸在中东大受欢迎,传播毫无阻碍。可到了欧洲,纸就被冷落了几百年。尊崇羊皮卷的中世纪欧洲人将纸称为“粗陋的羊皮卷”,甚至称为“渣滓”。

    纸,是现代社会的刚需,不可须臾离之。然而,欧洲人刚接触到纸的时候,却颇为冷淡和鄙视。


    在欧洲,纸真正受青睐并取代羊皮卷,与1450 年金属活字印刷术发明有很大关系。

    500 年前,纸在许多欧洲国家还是舶来品。但是,很快,造纸就成了各国的战略产业。产业兴衰的背后,是人心之变、时势之变。

    异教徒的“渣滓”

    纸为人类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讲纸的历史,首先要澄清两点。

    第一,纸不是东汉蔡伦发明的。不少证据表明,西汉就有了造纸技术,蔡伦只是改进了它。造纸技术的成熟用了几百年。

    第二,纸也不是由公元751 年怛罗斯战役中被俘的中国工匠传到中东的。此前,丝绸之路上的西域商人已经很熟悉并经常使用中国纸。中东人在公元8 世纪开始大力推广纸,巴格达在公元8 世纪末开始造纸。


    传统造纸工艺流程

    纸在中东大受欢迎,传播毫无阻碍。可到了欧洲,纸就被冷落了几百年。尊崇羊皮卷的中世纪欧洲人将纸称为“粗陋的羊皮卷”,甚至称为“渣滓”。

    1140 年前后,法国修道士皮埃尔访问了西班牙,发现西班牙的穆斯林与犹太人在旧布做的材料上写经文。他认为,这说明了异教徒社会的退化。

    皮埃尔写道:“我们读的书,取自羊皮、牛皮,或是沼泽中的莎草。他们手中的却是用旧衣服、碎布等劣质玩意儿堆出来的书。”

    在皮埃尔生活的时代,由穆斯林统治的西班牙南部,正在生产全世界最出色的纸,然而欧洲人却没感到有学习造纸的必要。

    意大利人灵活一些,他们终于在13 世纪50 年代(或更早)开始模仿阿拉伯人造纸,并在随后200 年将技术扩展到德国和法国。

    意大利大诗人但丁尽管很熟悉纸,在《神曲》里多次提到纸,却不愿意将《神曲》写在纸上。

    同一时期,西西里的国王也规定,法律不得写在纸上,要写在羊皮卷上。

    纸真正受青睐并取代羊皮卷,与1450年金属活字印刷术发明有很大关系。1490年,英格兰第一家造纸厂是为了供给新建的印刷车间才建立的,波兰第一家造纸厂建立于1491 年,奥地利第一家造纸厂建立于1498 年……俄罗斯、尼德兰、北欧的造纸厂则建立得更晚。

    欧洲自有宝卷在手

    欧洲人从2 000多年前开始用羊皮卷,对它情有独钟。因为羊皮卷优点多多,许多方面比纸强。

    羊皮卷更确切的翻译是犊皮,它们不一定来自羊,往往来自小牛。最上等的羊皮卷是胎儿时期动物的皮,以及白色动物的皮。制作羊皮卷,首先要将兽皮浸泡在石灰中,10 天后撑开,用刀刮光,晾干,再用石头打磨,直到完全平滑,就可以用墨水笔书写了。写错了,可以用刀刮掉一层重写。


    羊皮卷更确切的翻译是犊皮,它们不一定来自羊,往往来自小牛。

    除了羊皮卷,欧洲人熟悉的另一种书写材料是莎草,源自5 000 年前的埃及。埃及沼泽里生长着一种可以吃的芦苇茎,把它们剥成黏糊糊的一层层,再横竖交叠、挤压,就粘成一大幅的莎草。“paper”这个词,就是“莎草”的意思。莎草的质地挺像后来的纸。

    莎草在埃及好保存,但在潮湿的欧洲不能久存,羊皮卷则更适合欧洲气候。羊皮卷比莎草强的另一点在于,羊皮卷可以随便折叠,不易磨损或裂开。而且羊皮卷能装订成册,比莎草长卷方便翻阅。

    羊皮卷很贵,但它耐久。直到今天,各大图书馆和修道院还完好存放着大量羊皮卷。这些古卷是认认真真地手抄出来的,装帧和字体都经过精心设计,封面常镀金、镶宝石。它们又大又重,一般供起来当作镇院之宝,偶尔拿出来读一下,还要放在斜的台面上。据说,14 世纪大诗人彼特拉克想举起一本书,却不小心把腿砸成重伤,差点儿要截肢。

    另外,欧洲人接受纸更慢,也因其文化与阿拉伯文化不同。公元1000 年时,阿拉伯人识字率更高,经济更加繁荣,更世俗化,更精通数学、天文、会计、建筑等学问,因此需要便宜的书写材料。而中世纪欧洲人世俗学问不昌,书籍集中于宗教领域,羊皮卷足够用了。公元10 世纪时,在穆斯林统治下的西班牙,科尔多瓦图书馆藏书40 万册;而梵蒂冈图书馆在1455年才藏书5000 册,同期一位葡萄牙国王只有6 本私人藏书。

    随着欧洲文化的发展,庸常书写的需求日益迫切,引入纸也就是迟早的事。试想,总不能用昂贵的羊皮去验算账目,去登载瞎编乱造的游记和小说吧。

    印刷信息爆炸后,大量用纸更是势在必行。欧洲人发现,纸张同样可以耐久、美观,而且比羊皮卷更轻便。1523 年,一位威尼斯商人去世,就留下了15 000 册书。

    纸越发重要,各国开始将破布列为战略资源,禁止出口。有些造纸商人还被国王授予专利特权。

    水力打浆后来居上

    纸毫无疑问是中国人的发明,但是就像很多伟大发明一样,它今天的成功不能完全归功于某个天才的灵光一闪,而是要感谢一代代能工巧匠的改进。

    欧洲人虽然很晚才模仿阿拉伯人造纸,但是很快就造出了最好的纸。

    首先,欧洲人用水力打浆,大大提升了产量。打浆是造纸的核心环节。所谓打浆,就是敲打植物纤维,使纤维素分子的氢氧键与水分子亲和。干燥后,纤维素就形成了一个紧密的整体。

    起先,中国造纸匠手持木棒打浆。后来,中国人和阿拉伯人都学会脚踩杠杆捣臼。而欧洲人则用河水驱动转盘,带着木槌一上一下地击打。意大利人从13 世纪开始造纸,把水力制羊毛毡机简单改装成了水力打浆机。

    几百年前,欧洲人的造纸车间已经很像今天的工厂。它们日夜开工,噪声大,散发出难闻的味道。

    17 世纪,荷兰人又把风车磨坊改成了风力打浆机,还改进了打浆金属撞头。

    欧洲人还用细细的金属丝编筛子,比起中国人的竹筛、阿拉伯人的芦苇筛,筛出来的纸质量更高。

    另外,欧洲人还改变了上浆工艺(就是给纸浆加料,让容易洇透墨水的“草纸”变成硬挺的书写纸)。中国人用从地衣里提取的胶上浆,阿拉伯人用谷物淀粉上浆,欧洲人则用动物明胶上浆,提高了纸的质量。

    欧洲人还发明了水印,让高水平的造纸工匠能够销售自己的品牌。

    有趣的是,1450 年的欧洲纸之精美达到巅峰;1500 年,纸的质量开始下滑,变得更软,更适应印刷。1600 年、1700 年、1800 年、1900 年……直到今天,纸的地位不断上升,质量却不断下降。

    中世纪那郑重而缓慢的传播方式,被茫茫书海淹没。人的注意力不再集中于神圣的大部头,或神父的吟诵,而是从一个奇趣岛屿跳向另一个,难以安定。

    如果修道士皮埃尔知道了,他一定会说:“我早警告过你们了,用纸是一种退化!”

Copyright ©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   版权所有:安徽新华电子音像出版社     皖ICP备17021405号-2     技术支持:浪讯科技
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:皖B2-20220050   |   出版物经营许可证:新出发皖字第303号   |   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(皖)字第00499号   |   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:(署)网出证(皖)字第005号